延边州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机制 促进新时代延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2021/09/24  浏览量:     

  吉林省延边州作为革命老区,有厚重的红色底蕴,是东满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大后方,每5户就有1人参军,每3名军人就有1名烈士。各个时期有名的烈士共17,736名,已统计的1421处革命遗址中有99处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革命遗址遗迹。“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对延边州这块红色热土的高度概括。红色文化是延边革命老区宝贵的政治富源、精神财富和经济资源。延边革命老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吉林省有关文件政策及相关工作部署,不断完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发掘和利用机制,加快红色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一、完善保护机制,建强红色阵地,筑牢红色文化传承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延边州多年来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按照合理布局、着眼长远、建设精品的思路,深入挖掘老区人民跟党走的奋斗足迹,革命遗址遗迹得到有效保护与发掘。

  一是完善红色“家谱”赓续责任机制。延边是早期接受党的领导,并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长时期艰苦卓绝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老区之一。州与县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由各级组织、宣传、党史、档案、党校、老促会、关工委、文旅局及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分工负责,按各自职责开展红色资源普查挖掘等工作。通过寻访亲历者和见证者,对革命史料实施抢救性保护。先后完善了周保中将军纪念馆、东北军政大学吉林(东满)分校、陈云在图们、小汪清抗日游击队史料挖掘,长仁江集团部遗址、王隅沟五凤村日寇侵华罪证遗址等史料挖掘整理,完善了57名重要人物事迹,补拾了31处重要革命遗址遗迹。邀请国家专家对敦化市寒葱岭抗联密营群进行论证,并被确定为中国抗联研究中心的研究基地。1928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在延边建立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和反日斗争,并相继成立了中共延边区委、东满特委和各县、区委、支部等组织机构。1930年5月,在和龙诞生了东北第一个人民政权——药水洞苏维埃政府。1932年,相继建立了延吉县王隅沟等11块抗日游击根据地。1935年5月,在延边创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东北抗联第二军的前身)。据1931年3月统计,东北四省共有党员1190名,其中延边636名,占54%。自“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延边有四千多名各族优秀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血洒疆场,曾涌现出陈翰章、童长荣、柴世荣、李延禄、金相和等全国著名英烈。全州8个县(市)均为革命老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连片的革命老区。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以后,延边5个老区县市被列入国定、省定贫困县予以支持。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延边州委书记田锦尘,州老促会会长高勇为中共东满特委红色历史展陈揭牌

  参加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代表参观敦化寒葱岭红色旅游区

  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为延吉红军小学授旗授牌

  由延边州老促会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建设的敦化市香水净水厂开闸供水启用

  二是完善修缮红色纪念设施机制。在全州实施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累计利用中央和省财政等资金1.2亿元,对零散碑墓及外籍烈士纪念设施等进行了整合维修和集中迁移,全州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由1393处整合到357处。2020年至今又相继投入1069万元,修缮零散烈士纪念设施154座。投入近亿元资金设备,建设和维护红色文化场馆、主题公园、烈士雕塑、碑林、浮墙等,建成药水洞苏维埃政府革命遗址公园,陈翰章烈士陵园等10个烈士陵园被列入保护等级。特别是近两年州及县(市)老促会配合有关部门相继建设了中共东满党团会议遗址、中共东满特委红色历史展陈馆及旧址复建、中共延边区委纪念馆、东北抗联第二军纪念馆、东北抗联寒葱岭密营文化展览馆、东北军政大学吉林(东满)分校旧址纪念馆、中共延边(东满)区委旧址纪念馆、陈翰章红军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展室等展馆。

  三是完善建章立制管护体系。建立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制度,实施分级管理,落实机构编制84个。开展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对已建纪念设施制作了电子地图和卫星定位,做到全时监管。州老促会积极争取并提供资料,建成延边州革命老区光辉历史数字展馆,被国家扶贫办确定为全国首家列入共和国扶贫开发电子档案馆,正式上线。各县(市)老促会都在县市高速路出入口、公园等群众集聚地设立革命老区永久宣传标牌和宣传栏24个,在乡镇村设立老区永久标识54个,管护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二、完善资政育人机制,赓续传承红色基因,打造老区振兴发展的精神高地

  深入挖掘延边抗联红色文化内涵,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教育,打造党性教育、社会化普及和作品创作“三个”精神高地,赓续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完善资政育人机制。

  一是夯实党性教育主阵地。建设了延边革命烈士陵园、董存瑞纪念馆等47处国家级、省级爱国主义(党史)教育基地。建成珲春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陈翰章烈士陵园等25个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开发了《光辉足迹,崇高精神—从东北抗联二军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等6个专题理论课程,其中打造全省党校系统精品专题理论课程2个,形成了具有延边特色的党性教育体系。2019年以来,全州各基地共接待州外各类培训班1000多期,4万余人次。特别是依托州、县两级党校,面向州内外党员干部广泛开展红色精神教育教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培训人数已达10万余人次。

  二是建强红色教育大众化普及阵地。在各级老促会的积极推动下,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红色教育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进军营活动。州老促会坚持传承红色基因从娃娃抓起的方针,在原来只有一所红军小学的基础上,积极向上争取,已相继在全州建成9所红军小学。经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发文批准,在州老促会设立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延边州工作处,负责全州红军小学的红色教育工作,使红军小学建设规范有序开展。敦化市“翰章红军小学”是全省第一所红军小学,编纂开设了校本课程《抗日英雄陈翰章》,成立“翰章红军小学队”“翰章团支部”等,被授予“全国五星级红军小学”等多项荣誉。延吉红军小学以红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特色,构建五育融合“七彩”德育体系,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等八项国家级荣誉,让红色革命精神之花盛开在校园。县市普遍成立“老兵之家”,寻找健在老功臣,为他们提供活动阵地,向社会开放,传承老兵精神。利用清明节、红七月等节庆日,组织社区群众、学校师生、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参观学习红色教育基地,宣讲革命老区红色历史、革命英雄事迹,受教育人数达138万人次。

  三是筑牢红色文化作品创作阵地。围绕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组织力量,创作丰富多彩的文化作品。《难忘那一天》《阿里郎秀》等歌舞在全国广为流传;《延边人民抗日斗争史》《延边革命老区》《胜利档案-抗日延边》等一系列红色书籍相继出版;《星火燎原》《陈翰章》《韩乐然》《红色记忆》等多部历史文献纪录片影响深远,在推动延边红色资源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完善融合发展机制,盘活红色资源,拓宽老区产业振兴发展的空间路径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开启以红色教育引领全域旅游新征程,近五年全州接待红色旅游游客近900万人次。

  一是与红色旅游相结合。以教育基地为载体,完善教育基地功能,延伸红色旅游链条。汪清县探索以党建促红色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红日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争取国家发改委投入以工代赈资金1200万元,同时被中组部、财政部纳入吉林省9个红色村庄建设试点村。汪清县自2015年小汪清根据地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指定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开始,先后修缮扩建了童长荣烈士陵园等50多处抗战遗迹,开发了2条全长165公里的红色教育路线。目前,由地方财政投资3000多万元的汪清县“东满特委纪念馆”即将向群众开放。

  二是与景区开发建设相结合。优势红色资源+旅游项目+景区建设,满足教育旅游市场对红色旅游日益多样化的需求。2021年,首批推出22个“红色打卡地”及三条红色旅游教育线路。其中,珲春市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在大荒沟建成了党史教育展馆及附属设施,引进温州客商建设了水上漂流、魅力溪谷、千年紫杉王等景点,2017年,大荒沟抗日根据地遗址红色景区入选国家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被国家关工委批准为国家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成功将一批革命老区村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宣传地、脱贫攻坚典型模范地、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地。目前,全州已初具规模并产生示范作用的有22个村。敦化雁鸣湖小山村—延边州汪清县大兴沟镇红日村—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延边州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入选国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兴边富民·辽吉风光”精品线路。

  四、完善合力共建机制,兴旺红色事业,老区建设发展稳中求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的重要指示精神。

  一是完善领导和政策保障机制。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老区工作,切实支持和落实好老区工作,制定加大边民支持力度、加快边境地区发展实施方案等兴边富民文件。特别是今年以来,结合纪念建党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和“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注重发挥老促会作用,今年3月,省委常委、州委书记田锦尘对州老促会关于贯彻中国老促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重要指示专项工作报告作出批示,亲自参加中国老促会在延边州召开的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并讲话。州长和分管此项工作的州领导认真部署相关工作,安排州委政研室等部门开展调研和起草有关政策,经州委、州政府审议通过,8月份由州委办和州政府办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做好此项工作进一步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汇聚各方合力。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把“弘扬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建设,打好老区牌”作为工作重点,组宣、党校、党史办、政法、民政、财政、民委、文旅及退役军人事务局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级老促会、关工委、妇工委等社团组织、社会组织各尽所能,各行各业凝心聚力投入老区建设。特别是2008年以来,州和县市相继成立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接受爱心企业捐资捐助,动员社会力量,为老区振兴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

  三是争取和落实老区项目建设成效凸显。州老促会积极工作,累计争取国家支持老区发展资金70,229万元。其中,2015年至今,争取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到位50,229万元,专项用于革命老区专门事务和民生事务,其中实施民生项目84项,老区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为全州乃至全省脱贫攻坚和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州老促会进入全国老促会工作先进行列,并列入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确定的全国30个重点革命老区联系点之一。

  四是为高质量发展厚积了力量。“十三五”期间,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稳中求进,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7.6:34.3:58.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5%和7.8%。5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3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7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2.2%降至零。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建设12个县级医院和2个民政精神卫生机构、4个中心乡镇卫生院,909个行政村完成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并配齐村医。建设改造农村福利中心38个、居家养老服务大院145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4个。改造棚户区3.69万套228万平方米。完成9.44万户“无籍房”登记。新建22所城区独立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2%。体育器材设施城乡覆盖率100%。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时代,延边州更加注重发挥特色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旅游兴州”“产业强州”等战略,老区发展迈上新征程。

  五是优化了生态及社会环境。成功抵御百年一遇的“狮子山”台风等多重自然灾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累计投入74亿元用于生态环境治理,污染防治攻坚战9项约束性指标和15项任务全面达标,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信访案件及“绿盾行动”整改率达97%、99%、100%。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通过验收。森林覆盖率达81.5%,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3个百分点。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全国质量强州示范州”。圆满完成“七五”普法任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排名全省第一。

  (延边州老促会、州委政策研究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