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热血献中华

——记中共东满特委第二任书记童长荣

2021/12/17  浏览量:   作者:延边州老促会  

  童长荣,字灿华,又名张树华、张长荣。1907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上海市沪中区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大连市委书记、东满特委书记等职。

  

  童长荣(1907-1934)

  九一八事变后被满洲省委派到东满特委任书记。他在东满2年零4个月,把东满特委打造成延边各族人民抗日斗争的领导核心,创建了抗联二军的前身—东满反日游击队,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积极贯彻党的反日统一战线,粉碎了敌人多次大规模“讨伐”,1934年3月21日,在汪清与敌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7岁。

  童长荣是我党早期优秀的共产党员、青年活动家。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的主要创始人,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充分彰显了他为民族大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奋不顾身的崇高革命精神。

  一、自古英雄出少年

  少年磨砺凌云志,学运先驱露锋芒

  1921年初,童长荣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离开家乡到安庆学习。

  童长荣初到安庆时,时值五四运动深入发展,马列主义宣传方兴未艾,进步刊物层出不穷,形成了一股崭新的思潮。这种思潮促使他开始探索新的人生,以一种近乎虔诚的程度开始坚信共产主义。

  

  图为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遗址

  1921年4月是个开端,他参加了由蔡晓舟、刘著良等人在怀宁学宫和菱湖公园召集的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并成为第一批团员。新思想开始在他脑海里扎根,并付诸革命者火热的斗争实践。

  1921年6月2日,童长荣参加了由安庆教育界掀起的反对军阀倪道烺、倪嗣冲、马联甲等消减教育经费以充军饷的“六二学潮”,史称“六二运动”。童长荣等日以继夜组织演讲,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援。在强大的压力下,安徽省军阀当局被迫答应增加教育经费的要求,并抚恤了死难学生家属。

  “六二运动”之后,安庆学生运动并未止息,相反,死难烈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的热血青年。他又参与和组织安庆学生和社会各界推翻省议会和驱逐省长李兆珍的斗争,反对直系军阀“曹锟贿选”斗争,组织学生罢课示威、声援五卅反帝爱国斗争,成为安徽青年运动先驱者之一。

  童长荣等36人被军阀当局通缉。不得已,他避居上海,组织安徽流亡学生“反对贿选团”。并与蔡晓舟、王步文等人主办《安徽黎明周报》,继续坚持反封建反军阀革命斗争。

  二、投身革命即为家

  辗转多地留足痕,白区斗争出奇效

  1925年夏,童长荣、王步文等一批学运先驱,遵照党组织指示,东渡日本。童考入东京帝国大学预备科,后转入东大。期间,童长荣一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一边密切关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探求救国救民道路,并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童长荣被选为中共东京特别支部领导成员,负责共青团工作。留日期间,他与夏衍等人结识,参加了东京日本进步学生组织 “社会科学研究会”,团结留日学生和华侨中的进步分子,施之以革命理论教育,指导他们参与各种政治斗争,从中吸收表现突出的会员入党,为中共东京特支输送了一批优秀分子,奠定了当地党的组织基础。

  1928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为阻挠北伐军进程,竟派兵在中国济南屠杀数千中国军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童长荣等留日学生和旅日华侨义愤填膺,成立了“中国留日各界反日出兵大同盟”,积极进行反日爱国活动,遭到日本当局的粗暴镇压,他被拘捕入狱,受尽酷刑。后以宣传共产主义的“罪名”被驱逐出境。

  童长荣回国后,连家也没回,直接到党中央所在地上海。这时,国民党右派已经叛变革命,全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他按照党的指示,不避艰险,奔走活动于上海、江苏等地,进行恢复组织,争取群众工作,准备迎接革命新高潮的到来。后来,党中央及江苏省委安排他担任上海市沪中区委宣传委员、书记。当时童长荣年仅21岁,足见中央对他的重视和信任。

  沪中区委领导的闸北区第三街道支部,是文化人与出版机构的集中地,在当时称之为“文化支部”。酷爱文学的童长荣经常参加第三街道支部的小组会,组织左翼作家用笔做武器与各种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1980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夏衍的回忆文章,题目是《一位被遗忘了的先行者》。文中披露了童长荣作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先行者当年在上海的鲜为人知的事迹,并指出:“这些被遗忘了的左翼文艺运动的先行者,是我们永远不该忘记的。”表达了对童长荣烈士的深切缅怀之情。

  

  图为1980年4月18日,夏衍在人民日报发表纪念文章——《一位被遗忘了的先行者》。

  1930年2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他克服困难,深入农村广泛发动群众,提高党的战斗力,迅速建立起河南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11月中旬,童长荣奉调北方工作,途经天津,12月5日,临时接任天津市委书记。1931年3月,根据满洲省委的请求,中共中央派童长荣到大连担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到任后,他化名张树华,深入工厂、学校,调查研究,联系群众,积极发展党组织,组建赤色工会、反日会、工人纠察队等革命群众组织。

  三、国难当头挺胸出

   誓扫倭奴不顾身,遍地燃起抗日火

  在童长荣的革命生涯中,他在东满任职时间最长,但也只有两年零四个月。这是他人生最艰难也是最辉煌的一页。1931年11月,针对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民族危机骤然加剧的实际,中共满洲省委为加强对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调童长荣到斗争更尖锐、环境更艰苦的东满地区担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不顾重病在身,化名张长荣,毅然决然地奔赴东满地区,领导当地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

  1931年12月中旬,童长荣在瓮声砬子主持召开了东满各县党、团负责人联席会议,讨论研究东满形势和任务,作出了加强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发动群众创建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斗争等项决议。这次会议,使东满党、团组织明确了斗争方向,振奋了斗争精神,坚定了斗争信心。

  从1932年到1933年间,东满地区抗日的鼎盛时期,共产党员数量达1200人,占整个东北地区接近一半,建立了20多个抗日根据地,反日游击队总人数已达到700余人。东满四县游击大队(总队)成立后,中共东满特委和各县委还在游击大队设立党委、中队设立党支部,小队设立党小组等党组织架构,加强游击队党的组织建设,形成了一支党领导下的坚强的东满抗日武装。

  随着东满四县反日游击队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展开,在童长荣领导下的中共东满特委及各级党组织开始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工作。经过各县抗日军民的努力,到1932年夏秋,在东满各地已经形成了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大片游击区,相继开辟了延吉县的王隅沟、石人沟、苇子沟、三道湾,汪清县的小汪清、嘎呀河、腰营沟,珲春县的大荒沟、烟筒砬子,和龙县的渔浪村、牛腹洞等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同时,东满特委以各根据地为依托,建立起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政权——苏维埃政府。

  童长荣具有革命先知者的思想和情怀,他深知抗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少数人的事,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他在领导东满党组织在加紧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同时,实事求是,从当时的抗日形势出发,力排非议,从各级党组织中选派大批党、团员到抗日救国军王德林等部开展工作,积极帮助和领导抗日救国军的抗日武装斗争。1932年秋冬后,在日伪军的残酷“讨伐”下,救国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王德林率部分兵力退入苏联境内。救国军中的周保中、李延禄等共产党员在救国军余部的基础上,先后发展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四军,救国军史忠恒率部参加了抗日联军第二军。

  图为童长荣在东满抗日时期领导创办特委机关刊物《两条战线》。

  童长荣领导的东满党组织积极贯彻《一·二六指示信》精神,发动与联合东满地区各种反日武装力量,坚持与扩大抗日游击战争,使东满地区的抗日斗争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四、碧血丹心映中华

  身患重病意志坚,血染长白金达莱

  1933年11月,日军纠集大批兵力,由空军配合,向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大举进犯。在敌人长达50多天的“大讨伐”中,大批党团员和游击队员光荣牺牲,数百名群众被屠杀,原有1500多人的根据地,只剩下400余人。1934年1月末,特委决定撤离小汪清根据地,童长荣带领队伍,在深山密林里,开展游击战。冬天,这里北风刺骨、深雪没膝、寒气逼人,且食物严重短缺,渴了、抓把雪,饿了、肯草根。童长荣带领队伍,一边与敌人交战、一边忍饥受冻,也不伸手向群众要粮,严守党的纪律。

  由于敌人跟踪追击,部队连续转移,得不到休息,童长荣肺病复发,身体非常虚弱,战士为他煮了一碗蘑菇汤,他接到手中,高兴地说:“多好的味道呀,谢谢同志们!”。随即递给县委书记李宋一的爱人,说她刚刚生了孩子,更需要,并亲切地安慰她,不要怕,有同志们保护你和孩子。李宋一爱人,泪水夺眶而出,周围战士、群众的眼睛也都湿润了。

  从1931年底到1932年底的近一年时间里,由于日本侵略者严密封锁和破坏,东满特委与满洲省委的联系中断。在这种情况下,童长荣一面写报告或派人与省委联系;一面凭着自己多年革命中形成的政治素质、辨别能力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心,继续领导东满地区抗日斗争的开展。

  童长荣,对东满各族人民,怀有深厚感情。1933年的一天,他在延吉八道太阳村召开会议,临近结束时,突遭敌人袭击。童长荣沉着指挥,掩护军民迅速转移,战斗中他胳膊负伤。敌人放火烧毁了村民房屋。遥望火光,童长荣决定率部返回。同志们说,回去太冒险了,童长荣对大家说,“群众是为了支援游击队,为了抗日,而落得无家可归的,我们如果丢下不管,不关心群众疾苦,今后还会有谁相信我们?”。他不顾伤痛,率部返回村庄。村民和战士们,望着胳膊满是鲜血的童长荣无不为之动容。

  童长荣久病缠身,却从不搞特殊。有一次,一名游击队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给他搞来两瓶蜂蜜,童长荣把它送给了身边的伤员。说:“我要是吃了,他还会去冒险。”。抗日斗争异常艰难,不用说,身体虚弱的童长荣,就连青壮年汉子,也是吃不消的。可是,童长荣以其无比顽强的毅力,经常带病坚持工作,严重时大口咳血,局部神经出现麻痹,同志们劝他多注意身体,可童长荣却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坚持到底,直到革命的最终胜利。”

  1934年3月21号,那天格外阴冷,狡猾的敌人绕过岗哨,突袭汪清县东光镇庙沟村大北沟密营,童长荣壮烈牺牲,年仅27岁。战友们,抱起骨瘦如柴的童长荣遗体,用桦树皮仔细包裹,埋葬在密营旁边……。

  

  图为童长荣烈士陵园。

  时任东满特委宣传部长的王中山,动情的说,“我们没有照顾好童书记,我们东满哪怕战斗到只剩一个组织、一名党员,都不能忘记童长荣”。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盛赞童长荣是“为抗日救国,捐驱的民族英雄”。1951年11月,皖北行政公署追认童长荣同志为革命烈士。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多家纪念馆醒目地陈列着童长荣光辉形象和英雄事迹。新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写进了童长荣的抗日贡献;2014年9月,童长荣烈士被国家民政部确认为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