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千金》

——小金子 吐金句

2021/12/17  浏览量:   作者:和龙市老促会  

 

   王凤阁1897年出生于辽宁省通化县(今吉林省通化市),1916年入通化县立中学读书,以“精忠报国”思想自励。1923年,王凤阁投身东北军步兵第五十八团当副官,后因不满军阀混战辞职回乡。

  1931年九一八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王凤阁目睹国土大片沦丧,人民痛遭涂炭,毅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为创建抗日武装,他奔走募捐,变卖家产,秘密组织农民、伐木工人起义,首揭抗日救国自卫军大旗,被拥戴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9路军司令。

  1932年秋,日本侵略者调动重兵配以飞机、大炮分路向辽宁民众自卫军“大讨伐”。王凤阁率部退到蒙江、抚松境内集结,敌人跟踪追击。王凤阁不赞同进关求援,主张“人不离乡,手不离枪,打回通化,抗日到底”。1933年2月,王凤阁由濛江二道花园转移到当年起义的红土崖、大罗圈沟一带建立抗日据点,准备对日本侵略者进行长期抗战。从1933年至1937年,王凤阁部队凭借有利的山区地形,与日伪军作战上百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37年春,王凤阁率部队进至通化、临江、辑安三县交界的老虎顶子要塞时,日伪军又跟踪而至。激战三昼夜,日伪军调动飞机,投掷燃烧弹,满山遍野顿成火海。王凤阁率部冒着敌人的炮火突围,退至大罗圈沟附近的东南岔。当时王凤阁部队已饥寒交迫弹尽援绝,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终于伤亡殆尽,全军覆没。王凤阁及妻儿被俘以后,当时伪报纸连续三日头版大肆宣扬。1937年3月28日的伪《盛京时报》,以大字标题称王凤阁为“反满抗日巨匪”。

  张桂芳是辽东民众义勇军十九路军中的女战士,1932年,十九路军司令王凤阁和张桂芳恋爱结婚,第二年在军中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小金子。虽然小金子出生在战乱年代且环境艰苦,但他活泼可爱、乖巧懂事,受父亲教导和环境熏陶,小金子从小就有铮铮铁骨,始终谨记“我是中国人,不做亡国奴”,他骨子里那股韧劲,使很多成年人都自愧不如。

  在监狱里,王凤阁尝尽酷刑,坐老虎凳、手掌上钉钉、翘指甲等闻所未闻的野蛮手段,敌人全都用在他身上,但他晕厥几次仍不屈服。小金子也跟着父母受罪,日伪军连年纪这么小的儿童都不放过。小金子手背被敌人刺穿,时常滴血,他却像父亲一样勇敢,从没喊过疼。

  生长在战争环境的小金子,虽然年幼却有铮铮铁骨;在监狱饿得已经没有力气的小金子,面对日伪军引诱他的糖果、食品,却坚定地摇摇头说:“我不吃日本鬼子的东西,不吃满洲国的饭!”这句话出自4岁幼儿之口,可谓一句千金,王凤阁将军听后顿时潸然泪下。

  日伪军警看到王凤阁宁死不屈,连他4岁大的幼子都反满抗日,便对诱降王凤阁不再抱任何希望,决定处死王凤阁一家。1937年4月15日,王凤阁一家被带出去准备行刑,一路上,一家人没有一丝恐惧,年仅4岁的小金子也像父母那样,表情充满坚毅。

  在通化的玉皇山柳条沟,日伪军警押解王凤阁一家三口来到早已挖好的两个大坑前,挥起大刀将拒不下跪的王凤阁砍死在大坑中。张桂芳和小金子眼睁睁看着王凤阁浑身是血倒在自己面前,虽泪流满面,却没有一丝恐惧。当敌人的枪口对准小金子和他母亲张桂芳时,小金子安慰母亲道:“妈妈,我不害怕,你抱紧我一点。”

  敌人要把抱着小金子的张桂芳,推入另一个大坑。张桂芳冲着日伪军警说道:“我们是一家人,死也要在一起!你们动手吧!”说罢便抱着小金子跳入王凤阁所在的大坑里。随着一声枪响,张桂芳倒下了。

  小金子看着母亲倒在自己身旁,也像父亲一样浑身是血,这才撕心裂肺地哭叫起来,那哭声让闻者心酸,见者落泪,却不能让凶残无比的日伪军警多一分恻隐之心,他们反而更加残酷地朝小金子连开三枪。

  小金子最终倒在血泊之中,走完他还没来得及拉开帷幕的人生之路。据考,小金子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被日伪军警杀害的年龄最小的抗日英雄。

  为王凤阁一家三口雕像,是让人们不要忘记王凤阁和张桂芳在日寇屠刀面前的大义凛然,更要记住小金子那句稚嫩的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