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老促会考察团赴山西长治开展考察交流活动

2023/11/01  浏览量:   作者:延边州老促会 张鸿 张培英  

2023年10月21日至25日,吉林省延边州老促会考察团一行9人,在州老促会会长高勇的带领下,赴山西省长治市革命老区,先后对魏拯民故居、抗大一分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黄崖洞等红色场馆、教育基地进行学习考察,并与长治市、县(区)老促会交流了工作经验和做法。长治市老促会副秘书长牛文胜、办公室副主任刘剑平全程陪同了考察。

考察团首先来到魏拯民故居参观学习。魏拯民(1909—1941),原名关有维,曾用名魏民生、冯康等,山西省屯留县人。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1935年3月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5月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委。1935年7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6年3月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委、军党委书记。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第二军政委。1938年5月兼任第一路军副总司令、总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20日,在桦甸县牡丹岭四道沟密营病逝。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在魏拯民故居参观

魏拯民故居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王村村中心,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两进院落,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典型的晋东南地区棚楼式二层建筑。一进院内保留有水井1处和二层厢房1座,二进院保留了院门1座,北房5间,东房、西房各3间。故居展馆共分7个单元,全面展现魏拯民短短32年却永垂不朽的人生历程。为弘扬抗日将领魏拯民伟大而无私的革命精神,长治市屯留区文物局于2019年根据“文明守望工程”,号召爱心企业捐资对魏拯民故居进行了全面修缮。202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18年,9岁的魏拯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屯留县立第一高小读书(屯留一中的前身)。在学校里,他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受到了反帝反封建的启蒙教育。1914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掀起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潮,新文化、新思想也激发了魏拯民的爱国热情。1925年秋,魏拯民考入太原的省立第一中学,经他高小同学罗宿(罗灌中)介绍,不仅加入了该校青年学会,还认识了傅懋恭(彭真),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魏拯民1932年6月受党中央派遣来到东北,1941年1月20日在吉林省桦甸县夹皮沟牡丹岭抗联密营病逝。魏拯民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活跃于东北的著名抗日将领,随杨靖宇一同率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与侵华日军进行了英勇斗争,是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魏拯民在东北近9年的革命生涯中,积极发展壮大党组织,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东北抗联著名将领杨靖宇、王德泰、陈翰章等一道并肩作战,先后取得了抚松县战斗、辉南县战斗等多次战斗的胜利。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牺牲后,魏拯民挑起抗联一路军重担,克服重重困难,在十分艰难的境况下顽强抗击日寇,为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参观魏拯民故居后,延边州老促会会长高勇跟长治市老促会、屯留区政府、屯留区政协同志进行了交流。他说,魏拯民作为东满特委书记,文韬武略、力挽狂澜,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意志。童长荣牺牲后,东满特委遭受严重挫折。满洲省委派时任哈尔滨市委书记魏拯民赴东满整顿党、团组织。魏拯民到东满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在汪清主持召开了东满特委大荒崴会议和腰营沟会议,改组了东满党、团组织,调整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团干部。扭转了东满特委和抗日武装一度出现的不利局面。东满特委在魏拯民正确领导下,贯彻反日统一战线,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在抗联二军中首创军党委制,任军党委书记。并和杨靖宇一道在东、南满特委的基础上成立了吉林省委的前身——中共南满省委,成为吉林人民抗日斗争的核心。魏拯民勇于担当,在抗联二军军长王德泰牺牲后挑起了抗联二军的重担;在杨靖宇牺牲后挑起了第一路军的重任,他抱病出征,孤悬敌后,亲临一线领导抗日游击战。1941年初,魏拯民在桦甸密营病逝。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评价他:“忠诚笃实很有毅力,富有一切能力,久经斗争的革命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我们要把这次收集到的有关魏拯民珍贵的历史资料,充实到延边各红色展馆,使全州各族人民永远学习纪念在魏拯民身上体现的建党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成为激励新时代延边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考察团来到屯留区抗大一分校旧址参观。抗大一分校旧址,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渔泽镇北岗村北部,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为两进四合院。主要包括抗大一分校直属队旧址、抗大一分校直属队女生队旧址、抗大一分校特科营营部旧址。抗大一分校于1939年2月23日进驻该村。分校学员共计3237人。分校设校部、训练部、政治部,中层设处、科、室。学校编为7个教学营,29个学员队。

在抗大一分校北岗旧址参观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抗大一分校于1938年12月成立,1939年1月至7月在屯留县坚持敌后办学,是抗大各分校创办时间最早、历时最长、培养干部最多、成绩最显著的一所分校,被誉为“敌后办学的先锋”。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女生队,是校直属队的下属支队,简称“抗大一分校女生队”,其前身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女生大队。从1939年初到1946年,抗大一分校及其女生队转战华北、山东、东北办学,女生队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与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战和运动战联系在一起,与抗日根据地建设发展联系在一起。抗大一分校及其女生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观考察后,高勇会长对抗大一分校旧址的管理和红色研学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延边州可以借鉴。一是抗大一分校和抗大东满分校同属延安抗大,在开发利用上延边还有很多学习的地方;二是在管理体制上,抗大一分校管理处有事业编制16人,隶属屯留区委宣传部,便于管理和发挥作用;三是抗大一分校在红色研学上搞得比较好,考察时看到很多学生正在老师的组织下,围绕传承红色基因等内容,开展各项研学活动。仅今年以来,就有上万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前来培训学习。

延边州老促会考察团随后来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学习。该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和华北各根据地8年抗战史实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位于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过的太行山区山西省武乡县县城,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 AAAA 级别旅游景区,全国著名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通过大量的照片、图表、地图和珍贵的革命实物展示了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八路军和人民在太行地区抗战情景。馆区主要分为主展区和游览区两大部分。主展区包括八路军简史陈列厅、八路军将帅厅、日军侵华暴行厅;游览区包括八路军游击战术演示厅、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雄风碑林、徐向前元帅纪念亭等。

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1979年9月,邓小平、杨尚昆等领导一起审查陈列设计方案时,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要单纯反映领导机关和领导人,要把所有的八路军将士和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反击侵略者的壮举都反映进去,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并当场题写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馆名。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该馆的展览指导思想是“全面反映、突出三个重点”,即:全面反映八路军和根据地史实,突出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太行腹心基地。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于太行老区、八路军的故乡——山西省武乡县城,年接待观众60多万人次。先后被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等国家六部委和山西省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全国重点博物馆”等。

高勇会长和长治市老促会、武乡县老促会交流时,高度赞扬了长治市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建筑恢弘,内容丰富,管理有序。他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这里记录着老一辈革命家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英勇抗战的伟大革命实践,历史随着时间越走越远,但抗日革命先辈们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留下的“太行精神”却历久弥新。纵观历史,我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经历了无数血雨腥风坎坷磨难。站在馆前的纪念广场上,名为“太行山”的八路军将领群像组雕就座落于广场中央,形象生动,气势恢宏。远远望去,凤凰山顶高高矗立的纪念碑庄严而肃穆。

看着那一幕幕惨烈的战斗复原场景,感受着血与火铸造的太行精神,体会着八年抗战的决绝与悲壮,让考察团成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通过对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参观,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在革命斗争时期形成的太行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特别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

考察团随后来到八路军文化园参观。该文化园位于武乡县城的一个大型主题公园,主要设有八路村、军艺社、抗战雕塑等主题景点。园内设有实景剧《反扫荡》、影视蒙太奇体验剧《太行游击队》等精彩演出。游客可以穿上军装,体验八路军的魅力文化,感受抗战时期八路军和太行人民在太行山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

考察团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抗战遗址、红色旅游景区和研学实践基地,黄崖洞——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参观考察。黄崖洞位于太行山脉的中部,山西省黎城县境内,这里曾是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八路军创办的兵工厂在此诞生,被誉为“人民军工摇篮”。1941年11月,一场震惊中外的保卫战在这里上演,八路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敌我伤亡6:1的惊人战绩。如今,兵工厂车间、弹药库、战壕、将军屋等遗迹遍布黄崖洞,构成了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国家级红色抗战遗址,犹如“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

在黄崖洞参观八路军兵工厂展馆

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军工厂将榆社韩庄修械所迁到黄崖洞水窑山进行扩建,半年后发展成700多人的兵工厂。生产步枪、刺刀、掷弹筒、五零炮等各类武器和弹药,年生产量可装备16个团。华北日军调集5000余兵力,大举进犯黄崖洞兵工厂。守备兵工厂的八路军总特务团和当地民兵密切配合,在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指挥下,经过八昼夜的浴血奋战,歼敌千余,胜利地保卫了兵工厂。1985年省、地、县三级政府对黄崖洞进行大规模的修整,修复了兵工厂厂房,新建了牌楼、纪念塔、展览馆、镇倭塔及一些风景建筑。 1985年,邓小平亲笔题写“黄崖洞”三个大字,1995年,杨尚昆和刘华清分别题词。纪念塔正面工笔隶刻“黄崖洞殉国烈士永垂不朽”。展览馆收集了大量珍贵史料和实物。展览馆前依次竖立了14块石碑,分别刻写着薄一波等领导人的题词。黄崖洞兵工厂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制造了大量武器,而且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锤炼出了一大批工业建设人才。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才奔赴各地,成为各级工业部门的领导骨干。黄崖洞保卫战谱写了一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可歌可泣、激动人心的壮烈史诗,耸立起一座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丰碑!

高勇会长在与长治市老促会、黎县组织部、黎县老促会就打造红色与绿色融合进行工作交流时说,参观黄崖洞,就是领略抗战红色遗址与壮美风光的交融之美。在这里,你可以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聆听抗战英雄的峥嵘岁月;你还可以参观兵工厂车间,了解那段光辉岁月中的勤劳与智慧。黄崖洞不仅可以了解抗战历史,感受英雄的气息,还可以参观兵工厂车间,领略那段光辉岁月的工业遗产。作为一个研学实践基地,黄崖洞为中小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你还可以徜徉在太行山的怀抱中,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延边抗战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众多,又有美丽的长白山等自然风光,把红色遗址遗迹与壮美风光结合起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示东北,特别是延边抗战文化,既感受历史的厚重,又领略自然风光。借鉴长治经验,打造红绿兼融、研学一体的延边文旅,拓宽延边旅游发展,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调研期间,长治市政协原副主席、市老促会负责人杨江波会见了高勇会长,并就当前如何做好老区工作、弘扬老区精神,进一步做好魏拯民烈士的史料收集工作,加强两地联系和交流等意向,取得共识。高勇会长表示,此次学习考察,不虚此行。长治市老促会在为革命老区“一个加快、两个更好”方面取得的诸多经验,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将结合本地实际,取长补短,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新延边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