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金达莱——延边博物馆揽胜

2019/08/29  浏览量:     

  延边,这个地名在我的脑海里印记了几十年。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的《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那首歌,我至今还能从头到尾背下来。多少年来,都渴望去一趟那块神奇的地方。机会终于来了。今年七月,中国老促会在延边举办革命老区贫困县信息采集项目培训班,我如愿地来到了这块中国革命著名的红色根据地。

  在学习期间,主办部门安排了见学活动。夏季,南方的气候正是热气腾腾,而延边却是十分的凉爽。清晨,我们从延边宾馆出发,穿过整洁的街道和座落有致的楼群,汽车在一宽阔的广场缓缓停下。一下车,迎面是一块巨大石碑,碑面上用中、朝文写着“革命老区——延边”的碑文。跨过广场即步入一座雄伟的建筑——延边博物馆。展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朝鲜族民俗展览。展厅面积近两千平方米,从朝鲜族迁入到生产、生活、人生仪礼及文化、娱乐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中国朝鲜族优秀文化。第二部分是千秋正气——朝鲜族革命斗争史陈列。展厅面积近一千平方米。从朝鲜族启蒙教育、反日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全面再现中国朝鲜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感人场景和建树的卓越功绩;第三部分是延边出土文物陈列。展厅面积一千平方米,始自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及至元明清时期。展示延边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曲折的发展脉络。由于安排参观的时间有限,又出于工作业务和兴趣,我重点参观了第二部分。丰富的革命文物,厚重的历史积淀,再通过现代化的展陈手段,把我们的思绪带入了白色恐怖和战火硝烟的年代。延边人民素有热爱生活、爱好和平、不畏外敌欺侮的传统。在中国近代史中,这块土地曾经兴起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三一三”反日示威运动、凤梧洞战斗、庚申年大讨伐、青山里战役等反日斗争。1928年,延边地区成立了党组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延边人民的革命斗志更加昂扬。星星之火、遍地燎原,革命热潮一浪比一浪高,全区建成了连片的革命根据地。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东满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可靠后方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前沿阵地。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有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子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图展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述说着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彰显着抗联战士的英勇不屈。巍巍的长白山,茂密的树林下,构筑了星星点点的东北抗联密营,大雪封山,抗联战士一把炒面一把雪,在艰苦的环境下,与敌寇周旋十四年,钳制了几十万日伪军,打了多少仗也数不清了。1948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东北抗联组织了160名同志为先遣队,每三、四个人组成一组,投放到日军的要塞附近当信号兵,然后向后方呼唤“向我开炮”。苏联红军在信号兵的指示下准确地轰炸了日军所有的军事目标,关东军经营十几年的东北防线顷刻间瓦解,而这一百多名“王成式”的战士全部牺牲。展厅里有一仿真画像十分引人注目,那是延吉市依兰镇朝鲜族小姑娘金锦女,被延边人民称为“刘胡兰式”的小英雄,她在发传单时被敌人抓获,在敌人审讯中守口如瓶,宁死不说游击队的去向和粮食埋藏地点,被敌人痛打至死,栖牲时年仅12岁。展厅内一幅幅画面,一尊尊雕像,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以及八女投江的英勇事迹在展厅中栩栩如生。在解放战争中,延边人民除直接参战外,还从物资上支援前线,出民工30余万人,担架3720副,大车2.9万台,随大军转战南北。抗美援朝战争中,选派宣传员1.8万人,民工10万人,修公路、修防空洞、送物资支援前线。建国初期,延边当时人口只有50多万人,而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列土就有15453人,著名诗人贺敬之1986年6月走访了延边,感慨赋诗“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

  走出了博物馆,一串串不朽的名字在我脑海里闪现:童长荣、王德泰、李龙云、吴仲治、许成淑、陈翰章、周保中……。徜徉在博物馆广场上思绪万千,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延边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让前往参观的人们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思想得到一次净化,觉悟得到一次升华。 如今,硝烟散去,万物复苏,人民安居乐业。全区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18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3%、7%,连续五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民族风情韵味深长,民族文化厚重细腻,素以“教育之乡”“歌舞之乡”“足球之乡”享誉全国。讲解员介绍说,这座博物馆是延边的爱国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观众达20万人。延边的先辈们犹如美丽的金达莱,在白山黑水中留下了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伟大精神将永远鼓舞着延边人民不忘初心、勇往直前、走向新的时代。

  (海南省老促会副会长 陈正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