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云南文山两州老促会交流老区工作经验

2017/05/15  浏览量:   作者:张培英  

 

  中国老区网讯(通讯员 张培英)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老促会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老促会都是国家划定的革命老区,同是少数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疆。为了做好边疆少数民族革命老区工作,5月9日,延边州老促会和文山州老促会在延边州政务中心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交流老区工作经验。

  延边州老促会会长高勇在讲话中指出,几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领导下,全州老促会系统团结协作、克难而上、无私奉献,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围绕核心,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全州老促会系统进一步明确支持老区建设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注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老区工作的具体举措,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切实做到以讲话精神引领工作方向,用讲话精神灌注于老区事业,努力当好落实讲话精神的践行者,协助党委和政府,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宣传弘扬老区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加快延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不断做出新贡献,得到党委政府和老区人民的认可。

  二、强化宣传,老区精神深入人心。几年来,全州老促会系统坚持把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打响“老区牌”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做到宣传老区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不间断,用老区精神凝聚人心,激励斗志不停步,弘扬老区精神形式有新突破。2016年5月,在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上,州老促会和和龙市老促会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授予全国老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受到通报表彰。12月27日,州第十一党代会会前听取并采纳了老促会领导的建议,第一次把“打好革命老区牌”写进党代会报告中,标志着全州上下老区意识增强。

  三、积极争取,延边开始享受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政策。在州委、州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州老促会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文件逐级上报国务院。会领导带队两次进京,并取得中国老促会领导的支持,使延边纳入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享受范围,两年获得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8755万元,促进老区加快发展步伐。

  四、关爱民生,动员社会力量助推公益事业发展。为改善老区民生,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州、县(市)老促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接受企业捐款1.3亿元,建造近30,000平方米的长白山老年公寓,2014年春开始接收老人,目前已入住老人160多名。2015年4月经吉林省老龄事业基金会推荐,被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2015年8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列为“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

  攻坚克难,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应有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区脱贫攻坚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州老促会系统以中央“两办”《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引,不负州委、州政府的重托,在精准帮扶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上扎扎实实办实事、做好事。为了解决敦化市居民饮水难问题,州老促会领导协助市政府通过中国老促会到国家发改委争取专项资金,使敦化香水水利枢纽工程资金紧缺的难题得以解决。目前已到位资金5000万元。为了创新精准扶贫模式,2015年年初,州和汪清县老促会通过深入实际考察调研,认真探索创新精准扶贫模式,确定汪清县作为木耳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制定了《“十三五”期间帮扶汪清木耳产业发展规划》,天桥岭镇和春阳镇被州老促会确定为木耳产业示范基地和精准产业扶贫重点支持项目,明确帮扶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重点扶持有带动功能的大户和老抗联战士后代、荣转复军人等,使其早日脱贫致富。6月16日州老促会在汪清召开木耳产业发展座谈会,针对木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各项帮扶工作。利用国家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对精准扶贫试点单位——天桥岭镇、春阳镇拨付96万元,用于木耳基地电力、道路、水井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木耳种植业户的实际困难,促进了木耳产业的健康发展。借鉴外地经验,在汪清试行对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实行有偿无息滚动使用的办法。天桥岭镇口山村仅在2015年基地栽培量就达到600万袋,产量达到55万斤,实现产值1650万元。目前口山村已形成了以基地为中心的5000万袋的木耳产业经济带,辐射和带动了全镇木耳产业1.2亿袋的生产规模。7月初,州老促会在汪清召开“全州老促会学习推广汪清县创新老区精准扶贫模式现场会”,充分肯定汪清县的木耳产业扶贫模式,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老区群众收入,拓展脱贫致富渠道,加快延边革命老区全面建成小康步伐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全州老促会系统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抓好示范,发挥政策效应,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提高精准扶贫效益。2016年,我们研究制定了《延边州暨汪清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16-2018年精准扶贫试点工作规划》,共为4个乡镇10个村的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排扶贫资金200万元,重点扶持木耳种植、养牛、养蜂等特色种养殖产业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发挥好引导、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使更多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2016年,使用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开展了木耳基地电力、道路、水井、栽培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木耳种植业户实际困难,提升了木耳品质,促进了木耳产业健康发展。各县(市)老促会迅速行动起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与有关部门研究确定落实扶贫项目,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户引领作用,起到一户带动一大批脱贫致富的连锁效应。

  六、从严治会,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州老促会系统为适应新形势,提升工作能力,注重自身建设。一是认真学习,提升素质。以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学”是基础,“做”是关键,结合各时期的学习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和政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对新事物、新常态的认知水平,提升工作能力。二是加强组织建设,构建能胜任工作的力量体系。州和一些县(市)老促会相继成立了党支部,建立了党组织。有的县(市)老促会根据各自的实际,相应增加驻会人员,积极吸纳一些新会员,增加一部分理事,充实了力量。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加强自律建设,努力打造党和人民放心的队伍。州、县(市)老促会成员,把传承弘扬老区精神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作为终生的责任与使命,自觉践行,自我垂范,在为老区发展建设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文山州老促会会长巩运成在讲话中指出,近几年来,我们的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扶贫开发为重点,扎实推进革命老区小片区建设。

  一是积极配合州扶贫办,促成各县(市)扶贫办以革命老区重点地区为核心,编制了革命老区重点地区小片区发展建设规划。二是为更好地促进革命老区小片区发展建设规划的实施,更好地发挥老区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们确立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思路,由州老促会直接挂钩联系革命老区重点地区的方式,扎实推进老区小片区建设。几年来,先后实施了西畴县大江东、麻栗坡县大坝、马关县小麻栗坡、丘北县雄山、广南县黑支果和南屏、富宁县谷拉和甘帮等8个小片区44个村的建设,其中大江东片区街心、谷拉甘屯红军村等6个村被评为第七批省级文明村。

  在促进革命老区小片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十分重视为老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几年来,州老促会直接联系、筹集资金1823.94万元,其中:省直有关部门安排491万元,州直有关部门安排980.94万元,向民营企业争取到352万元。主要用于老区群众饮水安全、修路、建房、发展产业等方面的补助。

  二、以宣传工作为主导,促进传承红色文化。

  一是2011年4月报请州委宣传部同意,以州委宣传部文宣通﹝2012﹞19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州革命老区宣传工作的通知》,对我州革命老区宣传工作从三个大的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调动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我州革命老区的新闻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关心老区建设、支持老区建设的舆论氛围。二是坚持编辑办好《革命老区动态》,以简报的形式宣传老区。至今,共编发163期。三是依托媒体,扩大对外宣传。我们与州委宣传部会同《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联合编印了《<中国老区建设>·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特刊》;在省老促会的支持下,编辑出版了《云南革命老区—文山专辑》;结合文山老区实际,编辑出版大型画册《红色文山》;参与州委宣传部、文产办、党史研究室、广播电视台等部门和单位联合摄制了反映我州百年红色革命历史的八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红色文山》;与文山日报社共同举办“情系革命老区”新闻有奖征文活动和“革命老区60年巨变”有奖征文并邀请媒体记者开展“记者老区行”活动;会同州文联共同组织了中国梦·革命老区文艺巡礼活动,邀请15名文艺工作者深入本州老区重点地区采风,编辑出版了《<含笑花>·革命老区巡礼专号》等等。逐步实现报刊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像,使老区建设和老促会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四是将老区知识送进了党校课堂。2013年以来,已在州委党校举办的科级公务员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妇女干部培训等9个培训班讲授革命老区知识,参训干部达600多人。目前,我们又与文山学院形成共识,将老区知识送进大学校园。2015年11月9日,由州老促会副会长张鹤光同志前往该院为今年入学的500名新生讲授了第一课。同时,与文山学院多次沟通、协商,在该院成立了“文山州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研究中心”。

  在老区宣传工作中,我们把对革命遗址的整理、修复和保护作为促进工作的一个重点。2010年,根据省的要求,州、县党史部门对全州革命遗址进行了一次普查。我州有革命遗址141个,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处,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3处。我们结合普查结果,一是组织专题调研,提出建议,促进各县(市)对革命遗址的修复和保护。目前,已修复了18处。州老促会直接联系、协调、筹集了资金80万元予以补助。2010年,州老促会对砚山县平远镇红果树村王有德故居的修复提出了建议。州委、州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时任州委书记的李培同志作出重要批示,砚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时落实,于2011年12月启动实施。采取“修旧如旧”的办法,对故居修复重建。故居修复、布展共需投入资金530多万元。为弥补资金不足,我们向社会爱心人士发出倡议,筹集到42万元专项用于故居的修复重建工作。目前,故居已修复布展完成,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的延伸点。对位于丘北县天星乡的中共滇桂黔边区工委扩大会议会址的修复建议也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了遗址修复计划,州老促会协调修复资金10万元。修复后的会议旧址已被批准为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促进老区群众增收致富。

  一是注重老区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如丘北县双龙营镇麻栗树村民小组,共杂居着76户彝族和130户汉族群众共886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2009年,省、州老促会协调资金28万元,帮助村子改善了800多亩田地的灌溉条件,并帮助群众确立了立足本村土地资源,长短结合,发展烤烟、金花梨、草莓、葡萄、冬季蔬菜、冬早农作物等项目发展经济的思路。经过几年来的引导和扶持,这些小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越做越大,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2009年底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1000多元增加到2740元,到2014年人均纯收入猛增至11480元,群众过上了好日子。现在全村已有70多户购买了小轿车和面包车。摩托车、电动车更是每家都有两三辆。麻栗坡县下金厂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经济。其中大坝村的宏源合作社,有社员34户,种植石斛829亩、重楼269亩,引导、带动农户68户;大锡厂村的云雾合作社,有社员150户,种植石斛800亩、重楼300亩,引导、带动农户200户。二是把提高老区群众实用技能作为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有效途径。2009年以来,州老促会积极联系文山农校、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州老科协、州妇联等相关单位,分期分批对老区群众开展蔬菜、果树种植,家禽、家畜养殖以及创业工程等实用技术培训,受训总数达96万多人次。并协助群众开展农职业技能鉴定,有3251人获“农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与会同志紧紧围绕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老促会的作用,认真汲取兄弟州的宝贵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行了热烈讨论。

  座谈会结束后,文山州老促会会长巩运成一行11人在延边州老促会会长高勇、汪清县老促会会长李国平、珲春市老促会会长尹锡庆以及汪清县委县政府、珲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对州暨汪清县老促会帮扶的汪清县天桥岭镇木耳产业示范基地、汪清县天桥岭镇木耳菌包厂、汪清县木耳网上电子现货交易平台、小汪清抗日根据地遗址遗迹;延吉长白山老年公寓;珲春市长岭口岸、圈河口岸、防川村、张鼓峰事件纪念馆、珲春市老促会修建的老区村路等进行了参观考察。

相关文章